溫泉菌好壞全要殺 台灣泡湯等於泡澡(張榮福)

 

(本文引用自立晚報電子報-台灣觀光論壇)

【台灣觀光論壇—溫泉與無煙囪工業的發展】(記者許淳寧編輯整理)

張榮福:「另外,台灣的管理單位把溫泉的大眾池跟游泳池列為同級,因此在水質管理上,要求溫泉業者加氯消除大腸桿菌,但是氯會將菌,不管好菌壞菌通通殺掉,如此一來,泡溫泉跟一般的熱水,實在沒有太大的差別,政府應該要去看看國外的作法。九月有一場公聽會,結果大家還是被衛生署官員打敗,衛生官員告訴我們,菌要全部消滅,業者回應表示,菌有分好壞,但主管單位還是堅持好菌壞菌全部消滅,日本就沒有這樣規定。今天如果消費者泡了溫泉覺得沒效,就不會再來,可是現在把菌都殺掉,消費者絕對不會有事,泡了後也不會更好。我覺得,台灣的溫泉管理要跟國外學習,而不是比他們還嚴格。」

以下是張榮福先生(現職台中日光溫泉會館副總經理)的訪談全文:

Q1:溫泉的開發經營,對當地觀光事業發展的重要性?
A1:溫泉觀光產業對地區有正面幫助。第一,溫泉畢竟就是養身、休閒,是很高檔精緻的享受,同時,溫泉又是很庶民的,每個人都可以泡。飯店要做精緻很容易,但溫泉飯店要做得精緻卻很難,例如餐飲、房間及水質,如果只是泡腳,有水引進就可以了,但要做到養身及生活水平提升,像貴婦團才會來進來。溫泉對地區的觀光發展,如果地方政府願意花心力,去營造這地區的特色,會對這地方產業很有幫助。

Q2:新制的溫泉條例爭議不斷,對溫泉發展是危機或轉機?
A2:溫泉法對地區整體開發是有幫助的。業者以前確實不懂,所以隨便就挖一個溫泉,甚至有些地區得天獨厚,像東埔、泰安就是湧泉,可是溫泉水要有檢測標準。很多溫泉業者從國有地租一口井,然後設一條管道到旅館,卻是業者在賺錢,站在民眾角度,本來就應該是使用者付費。溫泉法包括水源、土地的取得及拉管線,甚至管子是PPT或不鏽鋼材質,法規都有規定,我覺得這是對消費者的保障。

溫泉法的方向是對的,就是執行面要如何修正的問題。以前溫泉法規定,不管是否屬於同一地區,每個業者都要付費請技師簽證,像谷關地區的溫泉,都源自同一源頭,技師簽證費,卻需針對每家業者收費70萬,完全沒考慮,同一源頭,所有檢測報告程序都一樣,技師往往簽證一家,其他家都複製修改再簽名,就可以再收同樣費用。因為當初立法,技師有參與,溫泉業者卻沒有,價格是他們開的,對辛苦經營才有利潤的業者來說,成本太高,這些都會讓業者覺得,只是圖利某些技師或廠商。這次要鬆綁的就是,同一開發區的溫泉業者,可沿用同一份簽證,簽證費由多家分攤。

另外,就是一些原住民土地,像谷關,50年前溫泉業者就已開發,當初都是跟原住民承租土地,或跟原住民購買使用權,可是現在原住民早就不在,原來的承租人也已經好幾代了,現在是我在經營,地方政府要求取得,早期原住民承租人的同意權,我必須一一去找他的子孫簽名,會造成業者覺得不便。目前,中華民國溫泉協會正在推動設立溫泉專區,來破解原住民保留地的問題。

Q3:台灣夏季炎熱,業者只有半年商機,對此經營困境您的建議?
A3:有人說,台灣沒溫泉文化,那是因為我們把泡溫泉當作泡澡,日本人2、3天泡一次,甚至是每天泡,且泡一次的時間大約40分鐘。泡溫泉就是要排汗,可是台灣人是很久才泡一次,一泡就是兩小時,泡完就會很累。

夏天泡湯的人少,所以要從教育開始,像我們跟安親班、學校合辦親親魚活動,用很優惠的價格,從事暑假戶外教學,同時引進山泉冷水,餐食加強配合時令的水果、蔬菜,像大坑的竹筍、柑橘,夏天就是荔枝、龍眼,還可以結合台中大坑猴園,很有趣的是,這裡的猴子每天早上11點,還有下午2、4點都會準時出現,這時,猴園主人郭先生只要吹哨子,猴子都會自動集合,他就開始餵猴子,並幫遊客作猴子的生態導覽解說。如此配套,對夏天泡湯的推廣都會有助益。我認為,業者要創新話題,引起消費者注意。

Q4:日本溫泉發展及經營方式極為先進,您認為可供台灣學習的有?
A4:第一是禮儀,我們台灣人比較好客,所以都會有人在池子裡聊天,感覺很喧嘩,我們去日本泡湯時會入境隨俗,大家都不敢講話,泡湯氛圍感覺很寧靜舒服。第二點是衛生,入浴前一定要先洗淨全身,尤其是比較私密的地方。在夏天,只要兩個客人沒有洗澡,泡湯池的大腸桿菌就會超出標準。

另外,台灣的管理單位把溫泉的大眾池跟游泳池列為同級,因此在水質管理上,要求溫泉業者加氯消除大腸桿菌,但是氯會將菌,不管好菌壞菌通通殺掉,如此一來,泡溫泉跟一般的熱水,實在沒有太大的差別,政府應該要去看看國外的作法。九月有一場公聽會,結果大家還是被衛生署官員打敗,衛生署官員告訴我們,菌要全部消滅,業者回應表示,菌有分好壞,但主管單位還是堅持好菌壞菌全部消滅,日本就沒有這樣規定。今天如果消費者泡了溫泉覺得沒效,就不會再來,可是現在把菌都殺掉,消費者絕對不會有事,泡了後也不會更好。我覺得,台灣的溫泉管理要跟國外學習,而不是比他們還嚴格。100.12.31

(本文引用自立晚報電子報-台灣觀光論壇)